天山观察丨绿“锁”塔克拉玛干-下载金太阳app

"));

天山观察丨绿“锁”塔克拉玛干

字号: 疆内要闻  2024-11-29 10:10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

员工在且末县万亩有机肉苁蓉种植基地采收肉苁蓉(10月31日摄)。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韩亮摄 

   11月28日上午,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合龙,宣告了新疆人民成功构筑起世界最长的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这是人类防沙治沙史上让人震撼的绿色奇迹!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新疆的生动实践!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曹华 拍热扎提·阿不都

  2024年11月28日10时37分,这是中国防沙治沙史上值得铭记的时刻。

  这一刻,3046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首次合围有着“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这一刻,人们眼含热泪,欢呼拥抱。

  记者按下快门,定格难忘瞬间。

  栽种沙漠玫瑰树苗的农民放下铁锹,脸上笑容绽放。

  一个孩子拉着爷爷的衣角问:“爷爷,这些玫瑰花明年会开吗?会有香味吗?”

  “会开,很香。”爷爷笃定地说。

  合龙并不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终点,但至少可以说,这是前无古人的创举。新疆各族人民正在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

  同心播绿 筑起环塔生态屏障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总面积33.7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江苏、浙江、福建三省面积之和。

  这个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的巨大沙漠,以其庞大的面积、流动的沙丘和恶劣的环境,考验着人类,一直是我国防沙治沙事业的巨大挑战。

  历史上,曾经创造灿烂文明的楼兰、精绝古国便湮灭其中。

  买吐逊·依明尼牙孜是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托格拉吾斯塘村村民。至今他还清晰记得,2004年春季一场沙尘暴,将地里种植的棉花苗连根拔起,村民们损失惨重,却无可奈何。

  “那场沙尘刮了3天,最严重时相距10米看不到人,昏天黑地,让人心惊肉跳。”买吐逊说。

  守护新疆绿洲文明,是生活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土地上人们的美好向往。

  实际上,塔克拉玛干沙漠风沙肆虐时影响的不只是周边各族群众,它是中国主要的尘源地,影响范围波及北方各省份。对新疆来说,只有治理好塔克拉玛干周边的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担负起筑牢祖国生态安全屏障的重任。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发出了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的动员令。

  从那一刻起,新疆迅速行动起来,打响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掀起了集中会战、鏖战沙海的新高潮。

   “绿进沙退” 实现“双缩减”目标 

  今年是帕提古丽·亚森成为且末县防风治沙工作站治沙员的第20个年头。这些年,她扎草方格、栽树,荒凉的土地在她手下变得郁郁葱葱。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有许许多多和帕提古丽一样的沙海“斗士”,他们长期奋战在防沙治沙一线,用双手建设绿色屏障。

  无数人的不懈奋斗,结出的是环境日渐改善的累累硕果。

  过去40多年,新疆依托“三北”防护林工程,在天山南北植树7000多万亩,有效抵御了风沙危害,并产生了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

  从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到库尔勒市东山绿化工程;从百万亩胡杨林生态修复到退耕还林……伴随着一个个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的生态红利不断显现,荒滩绿了、风沙小了、环境美了、农民富了,人们从防沙治沙中看到了希望。

  据统计,1978年至2024年的46年里,新疆的森林覆盖率由1.03%提高到5.06%。过去30年,新疆人工绿洲面积由6.5万平方公里增至现在的10万平方公里,增长了53.85%。

  2022年公布的全国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新疆荒漠化土地减少1955.7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减少242.84平方公里,首次实现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结束了全国唯一沙化土地扩张省份的历史,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巨变。

  2023年打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将新疆的防沙治沙工作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一年多来,新疆以科技为引领,聚焦干旱区水资源高效利用,积极谋划“南锁、东扩、北增、西护、中阻”中长期规划目标,通过实施“光伏 治沙”“生物治沙 接种中药材”“设施农业 治沙”等方式,探索出于田“梯田治沙”、沙雅光伏发电抽水治沙等一批因地制宜治沙新路径,为环塔克拉玛干沙漠绿色阻沙防护带锁边合龙提供有力支撑。

  绿富双赢 好生态带来好日子 

  忙完手里的活,一如往常,55岁的阿卜力肯·阿卜杜克然要到今年新种植的红柳林里走一走。在他周围,3500亩红柳密密麻麻,绵延至远方。如果不是他介绍,难以想象,一眼望不到头的红柳林外围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

  阿卜力肯所在的和田县英艾日克乡恰木古鲁克村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曾经这里的沙尘天气最多时一年达220天。

  “以前,一刮风,风卷着沙尘,眨眼工夫,天空黑压压的,要是碰上在外干活,不仅衣袋裤兜里都是沙子,嘴里也是沙子。”回忆起以前,阿卜力肯皱着眉直摇头。

  要想富,先种树。2012年,阿卜力肯在离家10公里外的地方承包了100亩沙漠荒地种了红柳,第二年尝试在红柳根部接种肉苁蓉,第三年他就尝到了甜头。12年里,阿卜力肯不仅摸索出新的种植方式,还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3500亩红柳接种了肉苁蓉,实现了绿富同兴,让他家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

  在新疆,防沙治沙不仅是一项生态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不仅是饱受风沙肆虐的重灾区,也曾是新疆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

  “新疆的风沙危害严重区域与人口贫困区域高度重叠,恶劣的自然环境是贫困发生的根源之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亚宁说,防沙治沙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进一步巩固拓展了新疆脱贫攻坚成果。

  走进民丰县尼雅河北岸后河坝防沙治沙区,你会看到一片枣园。收获季节,枣园种植户渠瑞超组织农户采收的鲜枣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

  “后河坝原来是一片沙漠,风沙肆虐,环境非常恶劣。”渠瑞超说,2012年,民丰县鼓励农户承包沙地,探索沙漠特色种植产业。他通过先种小麦固沙,然后一点点扩大枣园,最终发展到现在1000亩的规模。枣园年纯收入超400万元,生态与经济实现双赢。

  陈亚宁表示,环塔克拉玛干沙漠3046公里的绿色屏障最终合龙,是新疆各族群众接力与风沙拼搏取得的成果,时间跨度之长,动用人力物力之多,面对困难之艰,世界少有。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这个世界奇迹。

  “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合龙,合的是民心,带来的是民富。”在合龙现场,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托乎提·热合曼动情地说。

  合龙是新征程的起点。我们相信,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在新疆各族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终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编辑:马杰

法律声明:本站中使用的部分图片、文字、视频、音频、链接等内容转载来源于互联网,目的为传递信息、服务大众,如涉及侵权,请著作权所有人及时告知,网站工作人员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地图